展區簡介
展覽主題
介紹《澳門基本法》的制定過程、重大意義和實施成果,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澳門基本法》的關係。展示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豐碩成果。
前言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並決定於1999年12月20日正式實施。《澳門基本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總方針和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政策,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了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歷史回眸
穿梭時空,回顧往昔
澳門古稱“濠鏡澳”,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6世紀中葉後,澳門被葡萄牙逐步佔領。1845年,葡萄牙單方宣佈澳門為“自由港”,並拒絶向清政府繳納地租。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中國政府對澳門行使主權進一步遭到破壞。
1974年,葡萄牙發生“四‧二五”革命,新政府對外推行非殖民化政策,於1976年2月頒佈《澳門組織章程》,確定澳門是葡萄牙管理下的特殊地區。1979年2月8日,中葡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並確認澳門是中國領土,兩國將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友好協商解決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問題。
自1986年6月起,中葡雙方展開四輪談判,於1987年4月13日在北京正式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佈中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在本區大屏幕展示出近200張老照片和舊地圖,由1844年法國攝影師的第一幅澳門照片開始,從昔日的純樸漁村,到今天的繁華都市,照片記錄了澳門一個半世紀的變化。透過多張珍貴的歷史圖片,回顧澳門回歸祖國的歷程。
提出“一國兩制”,開啟回歸之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歷史和現實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開闢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新途徑。1982年1月,鄧小平首次明確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同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將這一重大方針政策寫入《憲法》。
1986年6月30日,解決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問題的中葡首輪會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至1987年3月23日,中葡共舉行了四輪會談。
1987年3月26日,中葡兩國政府草簽了《中葡聯合聲明》,及後於同年4月13日,雙方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1988年1月15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周南和葡萄牙駐中國大使瓦萊里奧在北京代表兩國政府互換《中葡聯合聲明》批准書。
《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是澳門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彰顯了國家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開啟了澳門回歸祖國的大門。1988年1月15日起,澳門進入近十二年的過渡期,為澳門平穩和順利回歸作準備。
《澳門基本法》的起草及諮詢
中央政府特別重視《澳門基本法》的制定工作,於1988年4月13日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下屬的專門工作機構,由十九位澳門委員及曾參與《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在內的二十九位內地委員組成。
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支持廣大澳門同胞積極參與起草工作,1989年5月28日成立了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員共九十人,來自澳門不同階層,具廣泛的代表性和專業性。
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四年多的起草過程中,舉行了9次全體會議、70次專題小組會議、3次主任委員擴大會,還先後就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和基本法草案兩次向澳門各界人士和內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中央各部門、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廣泛徵求意見,整個起草過程都體現了開放和民主協商的精神。
《澳門基本法》草案的諮詢過程充分體現了公開、透明和包容的原則,期間進行了三次全面、公開的諮詢活動,廣泛徵求澳門居民和全國人民對《澳門基本法》的意見,社會大眾共同參與,為澳門的未來發展出謀獻策。
《澳門基本法》的通過及頒佈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及三個附件,自1999年12月20日起實施。會議並通過《關於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於1999年12月20日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進一步為澳門特區的成立奠定法律基礎。
《澳門基本法》是“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法律化、制度化。《澳門基本法》的通過和頒佈,標誌着“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得到具體落實。它對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保持澳門的繁榮穩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進入過渡期的澳門,重點推動解決中文官方地位、公務員本地化和法律本地化三大問題,以確保1999年12月20日澳門政權順利交接和“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施。隨着《澳門基本法》的通過和頒佈,澳門進入後過渡期,籌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成為首要任務。
1998年5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籌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下設機構,由六十名澳門委員、四十名內地委員組成。
澳門回歸,普天同慶
1999年12月19日晚,舉世矚目的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葡萄牙總統桑帕約、總理古特雷斯等兩國領導人出席儀式,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或代表、約2,500名嘉賓出席觀禮。
1999年12月20日零時,江澤民宣告:“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20日凌晨,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完成後,隨即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出席。
隨着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澳門基本法》正式實施。1999年12月20日凌晨,立法會一致通過特區第一部法律《回歸法》,從此開啟“一國兩制”新篇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澳門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區的憲制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在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範圍內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澳門基本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的、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制度的基本法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具有憲制性法律地位。
蓮花盛放
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習近平主席四度來澳門視察,並作出重要講話和指示,充滿了對澳門的關懷和期望,為澳門特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切實維護國家安全 鞏固愛國愛澳根基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國家安全是國家和人民發展的基本需要,使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得到切實保障,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安全依賴於國家安全這一根本前提,每一位澳門居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國家的安全。
在中央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不斷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推動落實“愛國者治澳”根本原則,認真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築牢安全根基,堅守“一國”之本,發揮“兩制”之利,開創“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新局面。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擴大對外交往合作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來,粵澳攜手並進,牢記開發橫琴的初心就是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全新模式,加快推進合作區建設。澳門特區根據“服務國家所需,發揮澳門所長”原則,利用“一國兩制”、國際貿易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對外聯繫網絡等優勢,進一步拓展中葡商貿平台的作用。
蓮花盛放譜新篇
本展區分四個部分,分別為“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治理水平 完善法制建設”、“優化民生建設 促進文化繁榮”、“加強城市規劃 建設宜居城市”,向公眾展示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在經濟發展、公共行政、醫療教育、城市建設等不同領域的發展成果。
VR普法區
澳門基本法紀念館的另一定位是青少年愛國教育普法基地,本區以互動遊戲及科技元素,向兒童、青少年提供普法新體驗,在展館中引入VR遊戲,參與者在虛擬的光影場景中,人機互動,寓教於樂,學習法律知識,提高青少年學法的積極性和興趣。
多功能區
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的普法教育,並結合民間力量在校園內進行普法活動,重點宣教《憲法》、《澳門基本法》、《維護國家安全法》,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多功能區為舉辦各類型的普法活動、講座預留空間。